黎宇文對音樂和節奏的敏感,加上其
獨特的剪接方式,成就了多個舞蹈錄像
作品。他八年來創作不斷,作品
愈發自信及多元,風格亦漸趨成熟。
看他的作品,你會感覺舞者對他
出奇地信任,亦不難從他的作品體現到
地道的生活趣味和隱誨的幽默感。
黎宇文對舞蹈錄像的堅持,令越來越多的
舞團邀請他去拍攝宣傳短片,在香港
可謂無出其右。
──節錄自「跳格‧國際舞蹈錄像展2011」

2004年首次發表的獨立短片為與伍宇烈
聯合製作的舞蹈錄像《一杯茶》
曾於各地影展獲獎,包括:

1. 第一屆香港跳格舞蹈錄像比賽 2004
獲得冠軍

2. 意大利拿波里 IL COREOGRAFO
ELETTRONICO, XIV Festival Internazionale Di
Videodanza 2006 獲選為 Menzioni Speciali

3. 法國舉行的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Video Danse du Breuil 2009 被選為評審之選

2005年任職無線電視節目部品牌推廣科
編導期間,所導演的電視宣傳片
《端午節‧我有種》於電視推廣大獎 2005
(亞洲區) (2005 PORMAX ASIA AWARDS)
獲得「最佳假日及節日宣傳片」金獎

2015年獲香港舞蹈聯盟頒發香港舞蹈年獎
「最值得表揚舞蹈錄像及攝影」


香港出生及成長,游走於影像、舞蹈、戲曲及飲食文化之間的斜槓人生。桃花源粵劇工作舍創辦人之一,活躍於香港與台灣的舞蹈影像導演,曾與家人經營粵菜餐館二十年,是華人地區首批獲得米其林星級評價的中餐廳。1996年獲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電視電影文憑,2019年獲香港演藝學院電影製作藝術碩士。現為好順景藝術工作室專案製作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及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兼任助理教授、桃花源粵劇工作舍董事會副主席及舞台技術統籌、不加鎖舞踊館董事會主席、舞映島 - 台灣舞影聚落顧問、香港舞蹈年獎評審委員。

Maurice由2018年至2024年獲邀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節目與發展委員會戲劇小組(2022年11月起改名為演藝專責委員會[戲劇]) 的增補委員,為康文署提供有關演藝節目策略(包括本地、內地和海外)的意見,及制訂有系統和可持續發展策略,以發掘及支援新進和小型演藝團體。

錄像、舞蹈

Maurice是一位錄像藝術工作者,1996年開始為電影及舞台演出作紀錄片、錄像設計及製作宣傳片。曾合作的藝術家及團體有西九文化區、台灣衞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城市當代舞蹈團、香港舞蹈團、香港芭蕾舞團、香港芭蕾舞學會、修芭娜‧嘉亞辛舞團(英國)、The Arts Fission Company(新加坡)T.H.E. Dance Company(新加坡)、Ivir Danza (意大利) 、Opus Ballet (意大利)、英國皇家舞蹈學院、驫舞劇場、稻草人現代舞蹈團、蒂摩爾古薪舞集、香港話劇團、致羣劇社、桃花源粵劇工作舍、香港小交響樂團、Osage Art Foundation、香港電影資料館、英皇舞台、甘國亮、陳寶珠、王家衛、劉偉強、黎海寧、伍宇烈、梅卓燕、邢亮、桑吉加、楊雲濤、楊春江、龐智筠、王延林、余美華、周書毅、陳武康、葉名樺、余彥芳、宋厚寬、李哲藝及葉詠詩等。

商業作品包括歌手王菀之音樂錄像《重見家圓》、王梓軒音樂錄像《 一加一》及《再生》、香港小交響樂團《就是古典音樂》唱片電視廣告、德勤中國業務宣傳《追求卓越》、電影《2046》製作特輯及Audi汽車《奥迪英杰匯─桑吉加眼中的Q5》。任職無線電視(TVB)節目部品牌推廣科編導期間,所執導宣傳作品《我有種》於PROMAX Asia Awards電視推廣大獎2005(亞洲區)獲得「最佳假日及節日宣傳片」金獎。2017年獲無線電視節目部品牌傳播科邀請,擔任戲曲台品牌傳播顧問。為戲曲台的整體形象及宣傳策略,出謀獻策及製作宣傳節目。2024年獲香港電台電視部邀請,為八集介紹香港舞蹈藝術家節目《一舞一世界》系列擔任導演,拍攝其中四位舞蹈藝術家。

舞台錄像設計作品有修芭娜‧嘉亞辛及梅卓燕合編舞作《迷走雙城》(新視野藝術節2006);城市當代舞蹈團:黎海寧《永無休止》,龐智筠《最佳男女主角》及《全院滿座》,周書毅《Almost55喬楊》;The Arts Fission Company《Bleu En Rouge》;香港舞蹈團:楊春江《香江春》,王延林《抱擁》,楊雲濤《紫玉成煙》;香港芭蕾舞學會四十週年演出《天鵝湖》;桃花源粵劇工作舍《西施》;香港小交響樂團《電視金曲慶團圓》;英皇舞台:甘國亮導演,陳寶珠主演《我愛萬人迷》;香港藝術節2017《世紀·香港》音樂會;西九文化區: 蘇·希莉《觀‧影—香港舞者》及《觀・影:城市舞畫組曲》;隔離島劇團《來買一本書》等。

紀錄短片作品有《舞蹈青年2003》、《香港芭蕾舞學會四十週年》、《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香港比賽》、《「香港舞蹈年獎2017」傑出成就獎得主劉兆銘先生》、《香港電台「好想藝術」:攝影師陳立怡、獨立歌手黃靖》、2018 年白雪仙女士九十大壽《莫失莫忘‧仙壽恒昌》慶祝晚會,擔任九位藝術家短片的總導演,包括鞋履設計師Jimmy Choo、時裝設計師Vivienne Tam 及動畫導演許誠毅等。 紀錄長片作品《男生·故事 》講述舞蹈家伍宇烈在1996年所編的舞作《男生》與一班第一代跳《男生》,來香港尋夢的馬來西亞華裔舞者的故事。 40分鐘版本在2016年香港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作為開幕節目世界首映,隨後在台灣香港週,配合《男生》的舞台演出在雲門劇場放映,得到熱烈迴響。 2016年應邀參與澳門ROLLOUT舞蹈影像展。2017年應邀參與台灣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放映及第一屆嘉義藝術節的開幕日放映。 2017年9月應邀在馬來西亞Diversecity KL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配合《男生》的舞台演出在吉隆坡Damansara Performing Arts Centre放映。《男生·故事 》103分鐘完全版在2020年CCDC冬季數碼舞蹈節首映。2024年11月應邀在臺灣舞蹈平台-『舞蹈,是一部身體史』舞蹈影像展高雄首映。

Maurice是香港及台灣最活躍的舞蹈影像導演之一,分別在2006、2008、2012、2016、2017及2020六度獲跳格舞蹈影像節委約創作。2004年與伍宇烈首次發表舞蹈錄像《一杯茶》獲首屆香港跳格舞蹈錄像比賽大獎,亦得到意大利拿坡里Il Coreografo Elettronico暨2006年第十四屆國際舞蹈影像節特選獎。2012年澳洲ReelDance Moving Image Collection (MIC)把《一杯茶》選為藏品,在悉尼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作永久收藏。

之後連續兩屆為香港跳格舞蹈錄像比賽(2006, 2008)拍攝委約作品《界刂色》(王榮祿編舞)及《星期一(雨)》(龐智筠編舞),亦陸續拍攝多套舞蹈錄像,獲得好評。各舞蹈錄像作品曾展示於澳門(第十六屆澳門藝術節2005)、美國鹽湖城(Utah Arts Festival 2005)、泰國曼谷(FRESH a festival of international video and short film 2005)、澳洲(the 4th ReelDance International Dance on Screen Festival 2006)、新加坡 (Singapore Arts Festival 2006)  、南韓(Seoul's New Media festival 2007)、第十四屆IFVA短片節的跳格舞蹈錄像節精選作品展、跳格北京舞蹈錄像節2009、廣東現代舞周2009及法國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Video Danse du Breuil 2009等。2010年為城市當代舞蹈團三十周年製作《舞 •躍動生活》舞蹈錄像,為十四位城中舞者拍攝一分鐘獨舞錄像。

2011年9月,香港跳格舞蹈錄像節為黎宇文在香港舉行首個個人影展「舞蹈錄像非常導:黎宇文」,放映他不同時期的舞蹈影像作品。其後個人展在2012年 4月於意大利的羅馬、佛羅倫斯及拿波里,7月在「北京舞蹈雙周」的「跳格國際舞蹈影像展:北京」及12月第一屆台灣「香港週」內的「跳格國際舞蹈影像展:台北」舉行。

2012年12月發表舞蹈影像作品《城市祭·回望》,在台灣「香港週」的「跳格國際舞蹈影像展: 台北」世界首映。2013年1月帶到「跳格國際舞蹈影像展: 澳門」。5月入選為法國康城影展(Festival de Cannes 2013)的「短片角落」(Short Film Corner)作品。8月在「跳格國際舞蹈影像展:香港」放映及在南美洲首映。10月在意大利羅馬舉行的Asiatica Film Mediale 2013意大利首映及在德國柏林的POOL Video Dance Night放映。2014年4月,《一杯茶》及《城市祭·回望》在意大利烏甸尼斯舉行的第十六屆遠東電影節放映。2014年6月於巴西Florianopolis舉行的Desterro International Dance Festival Desterro Video Dance Exhibition及 Caxias do Sul舉行的No_Land Festival Audiovisual Itinerante放映。2015年「國家大劇院舞蹈影像巡禮 2015」,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公共區域放映。2017年入選法國DAN.CIN.FEST (DesArts//DesCinés Festival)。2018年獲邀請在法國巴黎Cine Corps (Festival De Films Sur La Danse Et Le Corps)放映。2015年Maurice在意大利佛羅倫斯,與當地舞團Opus Ballet合作, 由龐智筠編舞,拍攝《城市祭》舞蹈影像系列第二部曲《城市祭·當下》,2016年在香港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世界首映。兩部作品在2024年台南翻外舞蹈影片展放映。
 
Maurice亦被邀請到北京大學、北京舞蹈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本科生、廣州中山大學博士班、香港演藝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及台北藝術大學舉行講座及工作坊,介紹舞蹈錄像藝術創作。2010年在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學院碩士課程擔任客席講師,教導舞蹈錄像創作。2012年及2013年在羅馬大學東方研究學系主持講座,介紹舞蹈錄像藝術。 2022年開始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研究所和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擔任兼任助理教授,分享舞蹈影像藝術。2025年應邀在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碩士課程兼任教學。

2013年8月應美國Harbor of the Arts Festival邀請到當地擔任Dance for the Camera : Experimental Film Virginia的工作坊駐場藝術家。與主導師,美國著名編舞及舞蹈影像導演Noemie Lafrance及另外兩位分別來自紐約及芝加哥的駐場藝術家,向參加者分享創作經驗。及以Cape Charles這東岸小鎮做背景, 與學員共同製作十一部舞蹈影像短片。2014年再度獲邀為工作坊駐場藝術家,這年工作坊作品在Cape Charles首映後, 在美國Dance Film Association及台灣文化部支持下,於紐約舉行放映會。2015年獲西九文化區和城市當代舞蹈團合辦的 ‘New Works Forum : Screendance’「新作論壇: 光影舞蹈」工作坊邀請,擔任導師。2016年為澳洲著名舞蹈藝術家,澳洲舞蹈獎最佳獨立舞蹈獎得主Sue Healey導演,西九文化區製作的舞蹈影像On View : Hong Kong《觀‧影—香港舞者》擔任攝影指導。2016年獲台北表演藝術中心邀請,與Sue Healey在「瞬間永恆:舞蹈影像工作坊」擔任導師。2019年6月獲重慶西南大學邀請,擔任《舞數可能》舞蹈影像論壇的開幕主講嘉賓。 2022年獲世界舞蹈聯盟2022環球高峰會邀請,在SWEAT香港國際舞蹈節Dance Film Screening評審小組擔任評審委員。

2019年獲西九文化區委約,香港跳格舞蹈影像節聯合委約,與新約舞流及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合作,把周佩韻及Rosalind Newman舞蹈作品拍攝成舞蹈電影《MAZE 邊界·視野》。2020年擔任台灣舞蹈藝術家葉名樺在王大閎建築劇場的環境舞蹈創作《牆後的院宅》的影像導演,把演出拍成舞蹈短片。兩個作品同時獲邀請在2020年香港跳格舞蹈影像節作世界首映。2019年12月獲台灣衞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邀請,參與「Museum of Human E-Motions (MoHE)」國際駐場計劃,以影像紀錄四位來自法國、意大利、日本及台灣的舞蹈藝術家在衞武營駐場兩星期的創作。 2021年12月再次獲邀為本計劃的台灣舞蹈藝術家余彥芳以影像記錄他的創作。2022年至2024年,Maurice為衞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製作,周書毅編舞策劃的《波麗露在高雄》 戶外演出及劇場演出,拍攝宣傳片、演出紀錄及紀錄片製作。2024年獲香港演藝學院邀請,擔任舞蹈學院及電影電視學院合製,由以色列舞蹈家Sharon Vazanna的舞蹈作品改編,舞蹈電影《Universal Bodies Universal Souls 共舞身靈》導演,並在11月香港舞蹈聯盟30周年舞蹈電影放映會上世界首映。

2020年參與舞映島 - 台灣舞蹈聚落,與兩位志同道合彭筱茵和呂威聯在台灣各地方拍攝舞蹈影像及舉行工作坊。作品《香夭》在2020年11月的「台灣舞蹈平台」首映,2022年入選美國International ScreenDance Festival、比利時International dancefilmfestival Brussels、 意大利brEakiNg8 festival internazionale di videodanza、 西班牙PlatArtistic Spring Dancefilm Festival及台灣南方影展,競逐台南影像獎。2023年入選德國漢堡TRANZAHOi International Dance and Dance Film Festival競賽單元。《歸零》入圍澳門ROLLOUT舞蹈影像展2022競賽。

與蒂摩爾古薪舞集合作影像作品《哎~撒撒》2021年獲邀在英國「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線上放映。舞蹈電影《bulabulay mun?》獲邀參與荷蘭Cinedans FEST 2022、德國漢堡TRANZAHOi International Dance and Dance Film Festival 、2022台灣舞蹈平台-『身體上線』舞蹈影像/聲音展及2024 美國舞蹈節Movies by Movers舞蹈影像展放映。

2015年,Maurice獲香港舞蹈聯盟,頒發香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揚舞蹈錄像及攝影」,是第一位因舞蹈影像而獲獎。2018年憑西九文化區《觀‧影—香港舞者》與Sue Healey蘇·希莉一起獲得香港舞蹈年獎-「傑出視覺設計」。 參與策劃概念及錄像設計的舞蹈劇場《紫玉成煙》在2019年獲香港舞蹈年獎-「傑出中型場地舞蹈製作」。2022年憑《觀・影:城市舞畫組曲》聯同編舞家蘇·希利、攝影指導茱德・奧文頓和伏木啓獲香港舞蹈年獎「傑出視覺設計」。2017年獲城市當代舞蹈團頒發「城市當代舞蹈達人」,表揚他在香港舞蹈界的成績和貢獻。2023年台灣第一屆雲舞台獎,導演的舞蹈電影《bulabulay mun?》獲得舞蹈類優勝獎。導演的碩士畢業作品,劇情短片《人間煙火》,入圍2020年第二屆全球大學電影獎競賽單元及澳門國際影展暨頒奬典禮(IFFAM)短片競賽單元,被視為香港演藝學院歷來最優秀短片作品之一。

戲曲藝術

Maurice醉心傳統戲曲藝術,1996年參加八和粵劇學院舉辦的粵劇培訓証書課程,從此與戲曲結下不解之緣。2001年就讀香港演藝學院第一屆粵劇高級文憑課程,代表香港演藝學院遠赴德國柏林參加「中國節」粵劇演出。1999年與志同道合者成立桃花源粵劇工作舍,2001年註冊為慈善團體。Maurice 現為桃花源粵劇工作舍董事會副主席及舞台技術統籌。

除參予製作多齣粵劇舞台演出及粉墨登場外,亦積極參予推動粵劇藝術教育,包括2003年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於中小學推行《粵曲小曲實驗教學計劃》、與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合辨《中學正規課程粵劇試教計劃》及於2007年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之《粵劇小豆苗:融合中國語文科新高中課程計劃》中擔任導師。2018年開始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Regenerative Institution Change in Hong Kong Cantonese Opera Sector」研究計劃擔任顧問。

Maurice亦多次擔任桃花源粵劇工作舍舞台粵劇演出的監製,近年監製作品有2008年《蝶影紅梨記》、2010年《拜將臺》、2013年《殉情記》、2014年唐滌生詞話.自由色粵曲演唱會《香夭‧生死相許蝴蝶夢》、2015年《拜將臺》重演、2016年《香夭.生死相許蝴蝶夢(捌拾大版)》(由西九文化區主辦)、2017年《拜將臺》韓國首爾PAMS表演藝術交流會重演(藝術發展局資助)、2018年《拜將臺》「藝壇新勢力」香港重演(藝術發展局主辦)、2022-23年《帝女花》65周年一系列九個項目,包括17場《帝女花》65周年重塑經典粵劇舞台演出及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的《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帝女花跨界創意音樂會。2023-24年《帝女花》65周年重塑經典都會巡演(澳門、佛山、廣州)及與澳門樂團合作的《落花滿天.管弦光影之旅》澳門巡演。

2014年香港演藝學院三十週年,Maurice以桃花源粵劇工作舍董事會副主席的身份,被邀請參與「亞洲的蛻變:游觀創意與演藝教育」國際研討會。與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巴圖、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院長毛俊輝博士、香港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博士及上海戲劇學院孫惠柱教授,就「中國戲曲的創新與傳承」展開圓桌討論。

由2015年至今,Maurice擔任香港新城電台資訊台節目《粵劇偈》客席主持,2024年節目易名《戲曲大世界》。2024年台灣第二屆雲舞台獎,Maurice拍攝的臺北海鷗劇場《國姓之鬼》現場舞台演出影片獲得音樂劇/戲曲類優勝獎。

飲食文化

2000年父親黎有甜和母親余蕙蓮創辨粵菜餐廳桃花源小廚,Maurice一直參予其中。第一間店便由他負責室內設計。港澳滬三地餐廳所用有關戲曲的裝飾主題便是緣於他的喜愛 : 粵劇。「桃花源」這名字亦出自他跟友人於1999年成立的桃花源粵劇工作舍,意思是保留傳统粤菜的一片樂土,也是家人及食客的快樂地。2006年辭退電視台編導工作,全身投入家族事業,2010年開始擔任行政總監,主力行政、宣傳及海外發展 。

2007年,應何鴻燊博士及梁安琪女士邀請,在澳門葡京酒店開設第一間分店,開始向海外發展。2011年在上海恒隆廣場開設內地旗艦店,2013年分別在上海浦東、成都及香港九龍圓方開設分店,2015年在深圳蛇口海上世界開設分店。

廚藝總監既創辦人黎有甜師傅經常被邀請到世界各地的酒店餐廳擔任客席廚師,進行交流。透過Maurice的安排,所到之地包括有美國拉斯維加斯永利酒店、新加坡聖淘沙Resort World、新加坡中國會、南韓首爾Plaza Hotel、希臘Sani Resort及馬來西亞雲頂名勝世界等。2011年獲香港旅遊發展局邀請,到法國巴黎與三星名廚Pierre Gagnaire及到德國柏林與二星名廚Tim Raue交流,合作推廣香港。2015年獲西班牙San Sebastian Gastronomika邀請,向350位全球頂尖廚師、餐飲記者及參與者介紹粵菜之美。

國際飲食權威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門)在2009年開始出版,是華人地區首次。桃花源小廚是首批獲得米其林星級評價的中餐廳,是極少數每年均獲得星級榮譽及榜上有名的餐廳。香港、澳門、上海店均在指南首次出版時就入選。桃花源小廚香港店及澳門店在米芝蓮指南(香港澳門)2009分別被評為一星及二星餐廳。是除法國名廚 Joel Robuchon 的餐廳外,唯一能在港澳兩地均能摘星的餐廳。香港店是當時唯一獨立經營小店獲得星級榮譽,而澳門店更加是當時澳門唯一的二星餐廳及評級最高的中菜餐廳。桃花源小廚由本地低調小店,變成國際飲食界焦點。香港店連續六年被評為星級餐廳,澳門店更連續13年被評為星級餐廳。

桃花源小廚在2000年香港啟業,因為家庭生活規劃改變及經營大環境的轉變, 各店於2019年至2021年期間陸續結束,最後的澳門店保持着米其林一星餐廳榮譽在2021年1月光榮結業。

Maurice父親退休後並沒有放下身上廚藝,繼續為中菜傳承出一分力。現在為台灣米其林三星中餐廳的顧問,Maurice繼續從旁協助,為中菜努力。

專訪:跨界人生

界刂 色
舞蹈錄像導演作品
一杯茶
舞蹈錄像導演作品
午後牧神
舞蹈錄像導演作品
一加一‧王梓軒
音樂錄像導演作品
西施
粵劇演出文種大夫
三界.人鬼神
粵劇演出火神
從身體出發
舞蹈錄像導演作品